尊龙凯时·(中国区)人生就是搏!智库

Research

咨询热线
138-1648-4378

电话传真
021-65537820

异化 ,社会学的一道永恒的议题(万字长文 !)

发布日期:2024-01-19    作者:尊龙凯时·(中国区)人生就是搏!制药    
ps1 :原名《谈谈“异化”的社会学相关理论黑格尔 、马克思 、阿多诺 、马尔库塞 、鲍德里亚 、罗萨)》 ,另外补充了列斐伏尔 、卢卡奇和弗洛姆还有项飙 ,增加了整体的连接性 ,并以论文形式书写 。

ps2 :本文从异化的起源 ,异化在古典社会学的发展到现代社会学的发展 ,最后总结了一番 ,文末附上参考文献~


ps3 :这个话题可以结合21年央民的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分析996现象 、22年河海和人大的简述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22年华理的互联网在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同时出现网络上瘾手机游戏上瘾等异化现象 ,请你用社会学视角分析等等 ,说明异化议题考察频率很高 ,另外对解释国内种种异化现象很有穿透力 。

一 、异化的来源

异化 ,在英文中对应的单词是: Alienation, 原意为转让 、疏远 、离间 、让渡 ,在医学上意指精神错乱 。异化最早见于《圣经》中的偶像崇拜 。霍布斯所描述的“利维坦”怪物,反映了人们开始认识到自然权力上的异化问题 。最早形成的哲学异化理论是对社会历史中应该存在的东西却采取了异在或相悖的状态的表征 。

在这个意义上 ,最早提出完整的异化理论的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 。他第一次阐明了从起点(原始自然社会) ,到异化(“现代社会”),再到消除异化的回复(新的契约社会)的异化历史观 。

明确提出异化的概念的是黑格尔 ,他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异化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核心概念 ,所指的异化是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绝对精神为了实现自身 ,只能降低为自然界 ,取得它的物质形式;自然界中的人 ,通过劳动对自然界发生作用 ,使自我意识重新控制了死的物质 。而这种自我意识又是绝对精神在人身上的体现 ,这样 ,绝对精神.就通过自我意识实现了异化的复归的历程 。

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 ,对黑格尔的颠倒(以绝对理性的宗教取代了神的宗教)进行再颠倒 ,高扬人的旗帜 。指出宗教中的神 ,实际上是异化了的人的类形象 。可见 ,异化思想源远流长 ,代表人受异己力量统治的状态 ,思想家和哲学家在很早的时候就注意到了人类生活中的种种颠倒现象 。

二 、异化在古典社会学时代的发展(马克思 、卢卡奇 、列斐伏尔 、马尔库塞 、阿多诺)

最早提起“异化”这个概念离不开古典社会学家马克思。

马克思在讨论人的本质 ,从人的本质被压抑之后引申出负面效果也就是提起了异化 ,这个从德国古典哲学中搬运过来的概念 。

最初的涵义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客体 ,主体最终被自己产生的客体所控制和奴役 。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异化是指 :人的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及其生产的产品变成统治人的异己力量的社会现象 。

异化产生于强制性分工 ,而分工(活动本身)和私有制(活动产品)是相等的表达方式 。异化产生于私有制 ,异化是私有制的产物和结果 。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揭示了私有制的起源 ,也启示我们——只有扬弃异化劳动才能消灭私有制 。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中异化现象的研究以“资本主义越向前发展,工人就变得越贫困 。”这一事实为出发点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创造出来的巨大财富都被土地和资本所有者所占有 ,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的分离是一个剥削现象 。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分析了异化劳动亦或是劳动异化的四种具体的表现形式:(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的异化 ;(2)劳动过程与劳动者的异化 ;(3)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4)人与自己的类本质关系的异化 。

ps :齐美尔论述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导致的文化悲剧相关论述里 ,我个人觉得是可以扯到文化异化上面~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异化问题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早期西方马克思者提出的异化问题 ,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卢卡奇(物化) ,异化不只是和劳动结合 ,更是一种异己性和对主体的压迫 。二是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其中又分为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 ,存在主义者列斐伏尔认为异化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弗洛伊德主义者马尔库塞则是从人的潜意识角度和工具理性批判的角度对异化进行批判 。三是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新实证主义者科莱蒂认为马克思看到了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 ,所以提出了异化概念 。总之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变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眼中的异化已经超越了劳动异化 。
卢卡奇继承了马克思的思想 ,提出了物化理论 ,批判资本主义异化现象 。

卢卡奇没有直接提出异化概念,但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他提出了一个至今仍然被理论界关注和探讨的话题一物化理论 。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的一切关系的物化” 。也就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物与物的关系代替了人与人的关系,物的关系掩盖人的关系 。二是物反过来控制人 。“人自己的活动 ,人自己的劳动 ,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 ,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 ,同人相对立 。”

卢卡奇认为物化在资本主义的整个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人们必然对的直接现实 。

列斐伏尔(鲍德里亚的老师)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引申到日常生活的批判中 ,对资本主义社会新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批判 ,形成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时刻 ,社会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出现了“丰裕社会” 、“闲暇社会”和“发达工业社会” ,资本主义的剥削正以一种更加隐性的方式进行 ,渗透到被组织化了的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

(一)人和人的日常生活的异化比想象的复杂得多

列斐伏尔以一个妇女上街买半斤砂糖为例说明社会陷入全面的异化中 。首先是妇女本身就暗示了一种异化 ,这是一种思想意识的异化 ,一半的人在这个异化中将自己认定为不同的人种 。这个异化压制了妇女 ,阻碍了她们实现自己 ,将她们与男性对立起来 ,这种异化的力量将女性的人生依序改变 ,从处女 、配偶到母亲 ,女性为了变成另一个人湮灭了自己 。在中国古代还创造出以伦理约束形成的妇女楷模 ,所有的妇女按照一套伦理组织起来 ,而身处其中的女性意识不到或是意识到了也不敢反抗 。

其次是需求的异化 ;这个女性购买砂糖橘的举动 ,可以看到它的“表面现象”和本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即她的预算 、饮食习惯 、她的意向和观念 、市场情况以及资本主义经济 ,是什么吸引她购买砂糖橘 ?是资本主义的市场需求还是自我本身的需求 ?是真实的需求还是虚假的需求 ?

第三是个人与社会集体关系的异化 。妇女独自购买的举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变成一种使个人从集体中分离出来的手段 ” ,是以爱的名义分配给妇女的劳动义务 ,“离开了集体的人 ,是不可思议的 ” 。列斐伏尔强调人的本质来自社会过程的集体 ,个人只有在同集体的牢固和明确的关系中才能获得它 。列斐伏尔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分析异化 ,指证异化“贯穿于全部日常生活之中“ 。

(二)物化掩盖了许多异化采用的形式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异化感描述为一种“拥有感 ” ,从消费异化的角度来看当你认为一个物品只有在我们消费它时才是“我们的 ”, 而无法消费它 、无法拥有它就变得紧张和手足无措时会陷入了“消费异化 ” 。而且 ,在广告和各种推销手段的刺激下 ,经常是越没有 、越不能得到某物, 对此物的欲求就越强烈, 在消费上明显处于劣势的那些人可能更深地陷于物化或异化中难以自拔 ,异化与物化时刻相伴随 ,人越是喜欢占有身外之物 ,越容易被身外之物所占有 ,“物战胜了人” ,人就丧失了自由选择的机会 ,人们饮食起居的日常生活不再是具有创造性和原发性的文化源泉 ,而是被组织化 、科层化 ,由科技 、资本  、消费和制度统辖的混合型态 ,而人们身处其中却不能及时意识到 。

根据列斐伏尔的观察 ,消费受控制的主要表现就是  :(1)日常生活的碎片化 、神秘化 ;(2)欲望被制造 、被引导的心理躁动世界  ;(3)符号想象成为现实  ;(4)形形色色的时尚或流行的符号体系 ,成为控制现代日常生活的最高物神 。后来鲍德里亚受其影响将问题的着眼点也放置于日常生活问题上 ,写出了给社会学史留下浓墨重彩的《物体系》 、《消费社会》等名著。

(三)异化与去异化的辩证运动中 ,日常生活陷入永恒的异化

异化一旦具有了相对性 ,那么异化——去异化——新异化这个过程就可能走向更大的异化 。正如列斐伏尔所举例的那样 ,一种特殊的技术可能去掉了人对自然的异化 ,或者效率不那么高的异化 ,但是紧接着这种特殊的技术带来了更为深刻的技术异化(如分割的劳动或技术的社会强制) 。另外 ,异化本身是没有意识的 ,一个异化去异化后 ,就变成了更深的异化 ,可能产生另一种破坏和不同的异化 ,异化理论变成一种浮于社会表层的伦理批判 。

于是列斐伏尔从普遍性的角度展开 ,认为异化无处不在 ,只有异化可以说明人类历史上的矛盾 。着重对自发的 、抽象的 、隐蔽的异化支配形式进行了透视分析 。

马尔库塞发扬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提出了科技异化(这是最主要的 ,下面还有补充) 。

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 ,异化几乎无处不在 ,而科学技术正是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人类创造出了科技 ,但就现状来看 ,它却转变成主体的对立性力量 ,束缚 、压抑 、敌视主体 ,使人逐渐异化成非人 。

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马尔库塞在成名作《单向度的人》中创造性地提出科技异化理论 ,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

社会变成“全面异化”的社会 ;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

马尔库塞透过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繁荣的现象提出了消费异化思想 ,它在社会中表现为消费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唯一目的 、消费需求一体化以及文化的大众化和商品化 。通过分析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私有制 、“虚假需求”的诱导以及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 。

富足的社会环境下衍生出畸形的社会消费文化 。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长时间的劳动之下 ,消费成为了人们补偿工作中缺失自由的替代品 ,成为人们无法逃避资本束缚和逃避现实境遇的避风港 ,是统治阶级消除社会风险的新型工具 ,同时也是统治阶级控制社会的主要手段 。

马尔库塞提出的解决方案有点理想主义色彩 ,他提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以及倡导适度的消费观三条路径来消解消费异化 。

在这里不得不提起阿多诺在《文化工业 :作为欺骗的启蒙》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异化现象 ,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 ,

文化工业由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提出 。

主要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 ,大规模地复制 、传播标准化文化工业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

它是以市民大众为消费对象 ,以标准化 、技术化 、产业化 、商品化为标准 ,以齐一性 、强制性 、欺骗性 、操纵性为特征的现代文化形态 。

本质上是一种反文化 。通过操控人的思想情感 ,压抑人的个性 ,消除人的反叛意识 ,起着欺骗大众 、巩固现存秩序的意识形态作用 。

阿多诺对现代有文化工业的批判是他美学思路的集中体现 。

在他看来 ,表达启蒙精神正面效益的艺术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面临死亡 ,而以艺术之名出现的不过是一种文化工业 ,这种文化工业并不能满足人的真实需要 ,相反它造成了现代社会的全面异化 。阿多诺对于文化工业的了解是从一个整体的大前提开始的 ,那就是作为商业化市场的文化工业 。

文化工业内部流通的是经济资本 ,而且是完美嵌入整个社会的经济体制和文化政治体制内的 。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模式是和工业资本主义共通的 ,这因此使得文化工业能够承担起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再生产功能 。

他认为文化工业利用娱乐和趣味将人欺骗到自己的陷阱里 ,然后将人规训为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不足的主体 ,从而使得他们失去清醒的理智 ,从而丧失革命的可能 。

三 、异化在现代的发展(鲍德里亚 、弗洛姆 、罗萨 、项飙)

鲍德里亚受其老师列斐伏尔的影响 ,结合符号来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的现象 ,提出了消费社会理论 。

鲍德里亚认为二战以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消费社会阶段 。消费社会中人们为丰富的物品或商品所包围 。消费社会中的人们崇尚享乐道德 ,通过消费实现自己 。在消费社会中 ,人们的消费对象从商品的使用价值转向了商品的符号价值 ,人们的消费行为从对追求效用和使用价值的功能性消费 ,转向了追求形象和样式的符号消费 。

工业化以后 ,随着新的生产力量和相应的经济体系的垄断性重组的出现 ,消费和生产逐渐变为同一过程 。消费具有了生产力的意义,消费也因此成为社会控制的强有力因素 。消费社会中的消费逻辑建立在差异心理 、不平等的地位和差别化追求的基础上 。人们的符号消费行为实质是对自身差异化社会地位的追求 ,人们通过消费确认自身地位的同时也认同 、并维持着社会的差异化秩序 。

消费社会的增长 ,并不意味着不平等的消失 ,不平等只是转移了 ,体现为人们在知识 、艺术等消费上的差异化 。因而消费社会的增长带来了经济利润和社会分化 ,以及不平等的加剧 。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是一个以某种符号体系为基础的意义过程和沟通过程 ,同时也是分化和分类过程 。可以说消费是对标志着社会地位的符号的操纵行为 。消费具有理想性和象征性 ,因而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永远无法满足 ,消费永无止境。消费社会是第四历史阶段 ,消费是一种积极的建立关系的一种方式 ,消费是一种操纵符号的行为 ,消费者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 。

消费社会中 ,权力控制的重点从物质生产和商品价格的控制转向了对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意识的控制 。由此 ,消费者不再具有主动地位 ,其消费行为成了制造商和营销商的设计和控制下的顺从行为 。

弗洛姆则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相结合,从文化工业影响的角度描述异化现象 。

在对马克思的《巴黎手稿》进行解读后,弗洛姆发表了专著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提出了“体验异化理论” 。

弗洛姆认为,人正常的存在应是通过自身力量和自身精神的丰富性体验自我。异化条件下,人的存在依赖人之外的力量,将个人的生活本质外现 。异化是人精神和心理异化的过程 。人的自主性不是依靠本身,而是依靠外在的力量 。在弗洛姆看来,异化的根源为偶像崇拜 。人消耗时间和精力制造偶像,却对自己制造的偶像跪拜 。“人们崇拜的偶像不是别的,只是人类自己力量的结果 。”偶像崇拜从人类产生文明史就已开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愈加严重 。在劳动生产领域之外 ,偶像崇拜在逐渐隐藏的同时已经深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和领域 。

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内容和特征 。一是社会生产领域的异化进一步加剧 。在晚期资本主义体系中,工人的自由行动权被进一步剥夺,在原子式管理下,工人劳动更加单调 、更加机械,劳动成为金钱的获取手段,人在劳动中生命价值和尊严被否定 。二是消费过程的异化 。弗洛姆认为,消费过程异化主要是由金钱的异化职能引起的,拥有金钱似乎就拥有了一切 。人占有物品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的愿望,而不是为了使用 。消费活动不是人性的体验,而是被刺激起来的个人幻想的自我满足 。本应是达到幸福手段的消费成了目的 ,纯粹为了消费而消费 。三是理性转向理智的异化 。理智和理性在弗洛姆看来有本质的区别 。理智是为了满足生序进行的思想活动,是扶助肉体的存在;理性是对现象背后本质的分析,是精神的发展 。精神异化表现为理性退化和理智发达 ,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肉体的需求,精神上的需要被忽视 。四是人与人的异化 。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错位,成为“两个抽象物 、两个机器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 。利益成为人相互交往的目的,每个人都被看做是商品 。人际关系的远近由人利用价值的大小决定 ,利己主义成为主流 ,人际关系中爱与恨的感性因素已不复存在,友好的背后是冷漠 、疏远和不信任 。

弗落姆通过异化无情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物质富裕背后的心理失常,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形和病态,揭示工业文明对人类精神的毁灭性打击。但势鹅鳃的异化理论过于关注人的主观感受,忽视杜会关系对异化的影响,使得他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具有鸟托邦色彩 。

另外他分析了消费异化 。弗洛姆认为 ,消费本应该是人的感觉 、需要和审美趣味参与的有意义 、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消费的本来意义在于促进生活的幸福和满足 。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发达的社会中 ,消费只是为了占有 ,脱离了人的真正需要 ,成了非理性的活动 。这种异化的消费方式必然导致我们的消费永不满足 ,“最大限度消费原则”成了现代社会消费异化情况的缩影 。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更多更好的产品涌现 ,消费品的界限不断突破 ,人的消费成了一种失控的被强制性行为,消费异化的表现和程度更为广泛和深刻 。

弗洛姆还指出一种与消费异化直接相关的休闲异化 。他说 ,“如果他以抽象的 、异化的方式购买消费商品 ,他怎么能主动地 、有意义地打发他的空闲时间呢?”'弗洛姆对异化的享乐和有意义的创造性的消费之间进行了结果上的比较 。“当我进行任何创造性的自发活动 ,比如看书 、游览 、社交之时 ,我自身内部会发生某种变化 。有了这种经历之后 ,我便不再是先前的我了 。而在异化了的享乐形式中 ,我心中什么也没有发生;我消费了这个或那个 ,而我自己则没有什么变化 ,留下的只不过是--些对所做事情的记忆而已 。”他以旅游中的拍照为例 ,指出这是-种异化了的视觉观念以及纯粹消费的经验,他除了通过照相机的媒介之外 ,什么也没看到;他的“愉快”旅行的结果 ,只是一套快照 。弗洛姆指出 ,休闲异化的原因在于 ,“他消磨闲暇的方式 ,如同他对所购的商品的消费一样 ,受到了工业生产的支配;他的趣味被人操纵 ,他想看 、想听的 ,都由条件所决定” 。

弗洛姆指出现代社会普遍异化的根源 ,“人之所以沦为奴隶 ,不是被资本家所奴役 ,而是人(包括工人和资本家)被他们自己创造的物和环境所奴役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了全面的官僚体制 ,人与人的关系都变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被管理者丧失了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管理者产生依附性 ,而管理者利用这种依附性谋取自己的利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成了互相利用的交易关系 ,甚至弱肉强食 、互相倾轧 。人为了适应这个外界社会 ,把一个有个性 、有情感的自主个体 ,转化成了商品以谋求最高利润 ,结果丧失了人的本质 ,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日常生活 、科学技术 、政治活动等方面都发生了异化 。

最后“异化”的论述到了罗萨这个集大成者身上(目前来看) 。

在他成名作《新异化的诞生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中 ,他这本书主要以速度和加速为切口 ,将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核心指向了社会发展中的过程加速和结构加速 ,并指出竞争逻辑 、文化观念和封闭循环是社会加速的诱导机制 ,又在此基础上阐释社会加速会导致五个方面的异化病症 ,他期望通过“有关系之关系”来塑造人与世界的“共鸣” 。

罗萨将问题矛头指向了由科技发展加速 ,社会变迁模式加速 ,人类生活节奏所共同构成的封闭式加速循环系统 ,并在此基础上将人类幸福感缺失的根源归结为空间 、物界 、行动 、时间和自我五重维度的异化导向 。

1. 社会加速的本质面向 :过程加速和结构加速

”当下“被社会加速”萎缩“了 ,人们丧失了自由选择的权力 ,人的主体性逐渐被消弭 ,人们不得不被动通过自我加速的途径 ,从而与社会加速的尺度相匹配 。

2. 社会加速的推动机制 :竞争逻辑 、文化观念和封闭循环

在竞争逻辑 、世俗文化观念以及将二者镶嵌于社会内部的封闭循环的合力推动下 ,人类的生存方式在现代加速社会中陷入了一种病态的分裂 :一方面 ,人们生活在一个加速社会的现实情境中 ,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摇摆 ,逐渐陷入越来越快速 、越来越紧张的生活状态而无法自拔 ;另一方面 ,人们体验越多 ,经验却越匮乏 ,一切属于主体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都消失了 ,人们不得不盲目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压力 ,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剧个人生活和工作节奏 。而人们的生活步伐难以与社会加速步伐长期保持一致 ,就必然带来人与社会的疏离 ,并且在这个社会加速的体制下 ,人们没有可以长期依循的经验去处理不断加速的事务 ,人与他人 、人与社会陷入”无关系之关系“网络之中 ,人的异化状态就随之而来 。

3. 社会加速的异化导向 :从空间异化到自我异化

其实罗萨对异化也是有一番定义的 ,认为异化本身是一种有缺陷的关系 ,并且认为加速是造成异化的根源 。

空间异化 :社会加速通过造就大量的流动性使得人们习以为常的物理空间出现认知的断裂 ,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在失去原有的意义 。

这好比说社会人类学家项飙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提出的“附近的消失” ,人们对周遭环境的联系也在慢慢的淡化 。

联系到之前很火的概念“元宇宙” ,是不是能联系到我们在寻找消失的附近 ,元宇宙的本质就是借助科技的手段用虚拟空间去代替我们周围的现实空间 。

物界异化 :指我们与物品之间关系的异化 ,主要体现在人与生产相异化和人与消费相异化 。

我们生活离不开物品 ,物品曾经陪伴我们走过很多时光 ,承载着我们美好的回忆 ,像老一辈对旧物一直缝缝补补 ,一直舍不得扔 ,而现在年轻人在社会加速下与物品建立的关系被破坏了 。

比如刚和ip13熟悉没多久 ,一听到ip14上市的消息立马把它给换了 。

行动异化 :人在行动过程中所能体现的丰富的多维性被异化成单一的目的性 ,罗萨用一种比较诗意的说法 ,叫“不像在家里一样” ,也就是不能从容自诺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比如我们高考考完填志愿时 ,会发一本志愿专业选择书 ,而且我们也不会刻意去了解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什么的 ,主要是我们也没时间和不知道去选择什么专业 ,最终在各种外界干涉下选择一个我们根本不感兴趣的专业 ,走一步算一步 ,受pp所裹挟 。

时间异化 :人们在时间中所经历的体验沦落为有短暂刺激性的孤立片段 ,人们的总体记忆也越来越淡薄 。

如果我们做一件很喜欢做的事情 ,我们会觉得时间过的很快 ,当这一天过去我们回想的时候会觉得这一天过的很久 ;相反我们做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会觉得度日如年 ,而在上床睡觉之前会觉得这一天从未出现过 。

而这两种时间体验模式 ,一种是时间短体验长 ,另一种是时间长体验短 ,现在在社会加速下只有时间短体验短这一种时间体验模式 ,比如当下很火的某音等短视频,刷着刷着一天都过去了 ,回想起来好像什么也没干就过去了 。

自我异化 :人与自身吸收世界的能力产生异化 ,无法达成对周遭世界的身份认同而陷入孤立无援 。遇到的人越来越多 ,能维持一段关系的时间越来越短 ,根本无法建议一种有共鸣的人际关系 ,于是出现了躺平和摆烂等社会现象~

最后补充一点 ,就是项飙从工作上 ,个人被工具化成为996的社畜谈起异化~

很多年轻人在大的系统下工作和生活 ,个体也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 一天到晚生活在心理空间 、脑子里的世界 ,一点点情感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危机 。因为他的意识在不断地自我强化 ,不断地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转 ,把自己搞成一个情绪的核反应堆。

今天异化的方式和之前很不一样 。以前的异化是对机器的仇恨 、对现金 、货币的崇拜 。而今天的异化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倒过来的 。今天的异化 ,塑造出的好像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个体 ,这个巨大是说 ,在生活中只看到自己,觉得自我的主体性 、个体性 ,从生活和感受的范围来讲是宇宙中心 ,但在工作里又是非常渺小的 。今天具体感知到的表现形式和以前“被异化”的感受是不一样 。

我们觉得异化是“人的消失” ,所以必须重新塑造人的中心性或主体性 ,但实际可能并非如此 。这个个体要从自己的心理空间退出来 ,和别人建立联系 。关心别人 、看到别人 ,对别人感兴趣 。

但说老实话 ,现在大厂里的工作状态好像很难去做到这一点 ,某些大厂的竞争游戏不怎么给人们打开自己 ,联结他人的机会 。所以 ,我们需要开始有这样的批判性的讨论和反思 ,要对这些游戏规则形成社会压力 ,这是很重要的 。

四 、总结

异化问题自马克思提出劳动异化以来 ,卢卡奇继承了其思想提出了物化 ,异化不只是和劳动结合 ,更是一种异己性和对主体的压迫 。之后又发展出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其中又分为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 ,存在主义者列斐伏尔认为异化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弗洛伊德主义者马尔库塞则是从人的潜意识角度和工具理性批判的角度对异化进行批判 。总之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变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眼中的异化已经超越了劳动异化 。

之后鲍德里亚继承了其老师的思想 ,用符号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现象展开深入批判 ,提出消费社会理论 ,另外在弗洛姆则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相结合,从文化工业影响的角度描述异化现象 ,认为异化已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提出了总体异化 ,异化问题在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代表人物罗萨手里达到巅峰 ,进而提出了社会加速理论和分析了五个方面的异化导向 ,最后项飙从工作上 ,个人被工具化成为996的社畜谈起异化 ,异化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的一个永恒的议题 。

五 、参考文献

1.项飙专访 | “躺平”抑或接受“异化”  ?——时代中的“工作意义”

2.郑作彧│化用的生活形式 ,还是共鸣的世界关系 ?——批判理论第四代的共识与分歧

3.代良倩. 浅析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J]. 青年时代,2020(20):107-108.

4.姜琴. 人本主义异化和心理异化——弗洛姆的异化思想述评[D]. 江苏:南京大学,2001.

5.刘大蓉.浅析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关于“异化”问题[J].今古文创,2022(13):59-61.

6.杨洋. 异化理论的发展及启示--基于马克思 、卢卡奇 、弗洛姆的异化思想考察[J]. 克拉玛依学刊,2015(1):47-51.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1.11.

7.侯均生著《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

8.杨善华著《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

9.罗萨著《新异化的诞生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

10.白话哲学│年轻人为何越来越忙 ,看不清未来 ,沉溺于消费和短视频 ?新的异化已经诞生 !